电铸标牌(尤其是镍电铸标牌)的质量控制标准涵盖物理性能、环境耐受性、外观工艺及材质要求等多个维度,具体如下:
一、核心物理性能测试标准
附着力测试
拉拔测试:使用3M600胶带以180°角迅速拉起,表面无脱落为合格。
划痕法验证(百格刀测试):检测镀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是否达标。
机械强度测试
折弯测试:将标牌在直角平台折成90°,无断裂为合格。
冲击测试:通过漆膜耐冲击测定法验证抗冲击性。
跌落测试:贴于塑胶壳从2米高处跌落,标牌未脱落即通过。
耐磨性测试
耐磨测试:5g砝码摩擦10-20圈,表面不漏底材为合格。
耐醇测试:酒精擦拭20-50次,无脱色或侵蚀即合格。
二、环境耐受性标准
耐候性测试
高低温循环:-25℃至75℃各4小时,表面无网状裂纹。
盐雾试验:5%氯化钠溶液喷雾,无起泡、锈蚀、掉漆(时间依标准而定),符合国标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要求。
耐湿热/霉菌性能:湿热环境及霉菌侵蚀下无异常。
抗紫外线性能
反光膜需具备高耐候性,确保长期户外使用不褪色。
三、外观与工艺要求
表面质量
平整度:无毛刺、波形或明显擦伤,文字符号清晰无断缺。
涂层均匀性:无气泡、雾状、污迹或颗粒杂质,色泽均匀且套印边缘整齐。
材质与工艺
镍电铸优势:高精度成型(复刻复杂图案)、高硬度、耐腐蚀性优异。
厚度标准:阳极氧化标牌深色面氧化膜≥15μm,浅色面≥10μm。
后处理工艺:镀金/铬等增强装饰性与耐磨性,需避免分层翘曲。
四、安装与维护规范
安装牢固性:使用防腐螺栓,支持面板拆卸维护。
定期检查:每年至少一次,及时修复褪色、污染或破损。
五、质量控制流程
抽样检测:每批随机抽取2-3件测试。
仪器验证:涡流测厚仪查厚度,显微镜检缺陷。
工艺控制:电铸液成分、温度、电流密度需严格优化(如镍电铸液pH值3.5-4.5)。
以上标准综合确保电铸标牌在精密性、耐久性及安全性上满足高端应用需求(如汽车徽标、奢侈品标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