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镍电铸标牌加工工艺解析
工艺原理与流程
镍电铸标牌工艺基于电化学沉积原理,通过电解液中的镍离子在阴极模具表面还原沉积,形成独立金属壳体。核心流程包括:
镍电铸标牌模具制作:根据3D数据加工导电模具,精度达微米级。
电铸成型:模具浸入含镍离子的电解液,通电后镍离子沉积,厚度0.2-1.0mm。
剥离强化:分离模具得到中空镍壳,背面填充环氧树脂增强结构。
表面处理:镀铬、镀金或PVD镀层,提升耐磨性与视觉效果。
技术优势
高精度复制:可还原模具的微米级纹理与复杂立体造型。
耐腐蚀性:纯镍材质在盐雾环境中48小时无锈蚀。
结构强度:镍壳硬度高,配合背衬树脂可承受机械应力。
表面质感:镀层平整度高,反射光线均匀无扭曲。
应用场景
高端标识:汽车品牌LOGO、奢侈品铭牌,需长期保持镜面光泽。
电子元件:电路板标签、精密仪器标牌,适应高温高湿环境。
工业部件:需耐磨耐腐蚀的机械标牌,如航空发动机标识。
市场趋势
超薄化发展:厚度0.03-0.1mm的镍标牌适配柔性基材。
定制化需求:支持背面刷胶或预贴3M胶,便于安装。
环保工艺:研发无氰电解液,减少废水废气排放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