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工艺原理与分类
镍电镀标牌加工通过电解作用在基材表面沉积镍金属层,主要分为三种工艺:
电镀镍:采用含镍离子的电解液,通直流电使镍离子在阴极还原沉积。核心参数包括电流密度(1-5A/dm²)和电解液温度,镀层厚度可控性强。
电铸工艺:在模具表面电解沉积镍金属,形成厚度超0.2mm的立体壳体,分离模具后获得中空标牌。该工艺成本较高,但能完美复制模具细节。
化学镀镍:利用还原剂在催化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形成镍磷合金镀层。无需外部电流,镀层均匀性优于电镀镍,尤其适合复杂形状工件。
镍电镀标牌核心工艺流程
基材预处理
脱脂:去除表面油污
酸洗:清除氧化物
活化:增强金属表面活性
电镀实施
电解液配制:以硫酸镍为主盐,添加缓冲剂、光亮剂等
参数控制:电流密度1-5A/dm²,温度40-60℃
镀层检测:定期测量厚度,确保整版均匀性
后处理工艺
钝化处理:提升耐腐蚀性
盐雾测试:验证防锈性能
技术优势与特性
装饰性:通过添加剂可实现镜面光亮或哑光磨砂效果
功能性:镀层硬度达150-300HV(电镀镍)或500-1000HV(化学镀镍)
耐腐蚀性:化学镀镍盐雾性能优于电镀镍,孔隙率更低
均匀性:化学镀镍无边缘效应,深孔部位镀层厚度一致
应用领域与市场趋势
镍电镀标牌广泛应用于:
电子产品:电路板标识、智能家电面板
汽车工业:仪表盘装饰件、品牌标志
五金配件:家具拉手、箱包装饰件
当前技术发展呈现两大方向:
超薄化:0.03-0.1mm厚度的电铸标签需求增长
复合工艺:如镍封工艺(光亮镍+细颗粒镍层)提升镀层性能
环保升级:低磷化学镀镍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工艺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