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电铸工艺是利用电解原理在芯模表面沉积金属层的复制技术。镍电铸标牌以99.9%纯镍为原料,通过电化学沉积形成0.2-1.5mm厚度的金属壳体。该工艺适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标识、工业设备铭牌及精密仪器面板。
核心生产工序
模具制备 采用304不锈钢制作母模,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.8μm以内。通过光刻技术转移图文,蚀刻深度0.05-0.1mm。脱模斜度设计为3-5°。
电铸溶液配置 氨基磺酸镍溶液浓度380-420g/L,镍离子含量70-80g/L。添加硼酸作为pH缓冲剂,控制pH值3.8-4.2。溶液温度维持50±2℃,阴极电流密度2-5A/dm²。
沉积过程 初始阶段采用0.5A/dm²电流密度沉积30分钟,形成致密底层。主沉积阶段电流密度提升至3A/dm²,沉积速率15-20μm/h。厚度达到0.5mm时进行中间退火处理。
后处理工序 脱模后采用喷砂处理去除表面氧化层。进行300℃×2h去应力退火。最后进行超声波清洗,水电阻率≥15MΩ·cm。
质量检测方法
尺寸检测:使用三坐标测量仪,公差±0.05mm
成分分析:EDX能谱仪检测镍含量≥99.5%
附着力测试:按照GB/T9286进行划格法测试
盐雾试验:中性盐雾96小时无基体腐蚀
应用领域数据
汽车行业占比42%,电子设备31%,其余为特种工业用途。典型使用寿命:室内环境15年,户外环境8年。最小可制作字符高度0.3mm,线条宽度0.15m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