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铸标牌以高精度金属成型能力,成为标识领域的隐形冠军。从汽车车标到电子设备铭牌,其工艺的独特性支撑了复杂图案与耐用性的双重需求。
电铸工艺的本质
电铸是通过电解沉积金属的原理复制模具表面结构的技术。与电镀不同,电铸的目标是生成独立金属层,通过剥离母模得到与模具完全一致的金属制品。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复刻微米级细节,且成品硬度高、耐腐蚀。
流程拆解:从设计到成品
-
母模制作:采用光刻或CNC加工在基材(如不锈钢、树脂)上制作凹凸图案,表面需导电化处理(如化学镀镍)。
-
电铸沉积:将母模浸入电铸液(常用镍、铜溶液),通电后金属离子在模具表面定向沉积,厚度通常为0.1-0.3毫米。
-
剥离与后处理:沉积完成后,通过机械或化学方式分离金属层,再进行抛光、电镀(如镀金、镀铬)或着色处理。
精度与效率的平衡
电铸时间与电流密度直接相关。例如,镍电铸的沉积速率约为0.02-0.05毫米/小时,需精确控制以避免内应力导致的变形。现代设备通过脉冲电流技术,可减少孔隙率并提升沉积均匀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