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铜超薄标牌是一种厚度在0.05-0.15mm之间的金属标识产品,采用电铸或蚀刻工艺制造。以下是其核心工艺特点和技术参数:
工艺流程
前处理阶段:
化学除油:60-70℃碱性溶液浸泡5-8分钟
酸洗除锈:10%盐酸溶液浸泡2分钟
活化处理:5%硫酸溶液浸泡30秒
印刷抗蚀油墨:烘烤后出菲林曝光显影
电铸阶段:
将预处理后的标牌浸入含铜离子的电解液作为阴极
通直流电使铜离子还原沉积,电流密度控制在0.5-1.5A/dm²
电铸2小时后需掉转方向保证厚度均匀
总电镀时间通常为4-6小时,期间需进行厚度检测
蚀刻阶段(替代方案):
使用三氯化铁溶液进行化学蚀刻
蚀刻深度控制在0.02-0.05mm
蚀刻后需进行中和处理
后处理阶段:
镀层厚度检测(每2小时抽样测量)
表面抛光或镀铬增强耐磨性
贴保护膜和刮胶处理
最终切割成型
技术参数
厚度范围:0.05-0.15mm(最薄可达0.05mm)
硬度:HV150-300
表面处理:支持拉丝、网纹、真空电镀上色
耐腐蚀性:铜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
导电性:优良,适合电子元件
公差控制:±0.05~±0.8mm
工艺优势
厚度均匀:无电镀的"边缘效应"
加工精度:最小字符宽度0.2mm
附着力强:可直接粘贴在产品表面
环保性:新型无氰电镀液逐步普及
成本效益:模具费用低,寿命长
应用领域
电子产品:手机、电脑显示器、耳机等超薄标牌
工业设备:机械铭牌、仪器面板
消费品:家具标识、酒盒装饰、礼品包装
特殊领域:汽车LOGO、航空航天部件
医疗器械:精密仪器标识
市场趋势
技术升级:自动化控制系统提升精度
需求增长:铜超薄标牌在高端市场应用增加
定制化:0.15mm微细字符工艺满足电子行业
环保转型:闭环水处理系统逐步普及
价格趋势:铜价波动影响成本
未来发展
新型合金材料提升性能
数字化制造技术提高效率
绿色生产工艺是重要方向
新能源领域应用拓展
印尼铜资源供应影响市场


